自然是有打算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江行远不是个心中没数的人。
江行远早就跟赵秀宁说过,若是这一次无法连任就疏通关系,回到边疆去。
边疆那里人事简单,公务轻省。远比长安要省心很多,也远没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
江家毕竟是新贵,很多时候想要在这长安立足,就需要花费很多的心血这人事关系上。这一点让江行确定觉得很累。
但是回到边疆就不一样了,保不定官职还能生上一阶半品,这对江家整体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对几个去地方的儿子也是有一定的隐性帮助。
而且这几年虽然得力于好女婿兄弟的庇护,可同时也抑制了江家的发展。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人也不能把希望和机遇都放在同一件事上或者同一个人身上。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天知道他女婿的兄弟哪一天就要靠不住了。人必须为自己多准备一条路。
江家还有两个儿子没有出仕,现在他们更应该为这两个孩子考虑考虑。
此时,话赶话赵秀宁就说了出来。
“你爹到是说过,只是我却拿不定主意。”想到前儿夜里她男人对她说的打算,赵秀宁心里就极不是滋味。
探春听到赵秀宁这么说,连忙问是什么?
“你爹说如果不能连任,就去边疆为官,等到你两个弟弟都入朝为官,我们再回来。”不过那个时候回来就是告老还乡了。
而且一旦离开长安那就要和姑娘儿子分开了。
三个大的千里做官,两个小的就必须留在京城的书院读书。大闺女那就更不可能跟着他们离开了。
毕竟出嫁从夫,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离开自己的孩子,当妈的哪里舍得呢。
当初把女儿一个人留在荣国府,她心里其实并不好受,如果让她重新选择一遍,她不一定会有当初那样的决断……
现在她虽然不赞同与儿子闺女分开。但却知道自家男人的决定是对的。
官宦之后与白身出仕,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起点,那都不一样的。
人分三六九等,他们从最底下爬上来,如何不知道。
父母之爱,总是要为他们多考虑的。
“……而且你爹也说了过几年我们就告老还乡,免得耽误了你兄弟们的发展。”哪个朝廷都没有父子都是高官的例子。
探春一听这话,便明白了自家爹娘的意思。
不过这两年探春一向乐观,她觉得这些事情也不一定会按着他们所想的最坏的结果发展。
也许就连任了呢。
“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不如等我们再打听打听消息,等有了确切的消息再做决定也不迟。”
赵秀宁看了探春一眼什么也没说。
真到了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探春的乐观精神并没有感染赵秀宁。不过庆丰帝却按着探春的想法,做了决定。
这么多年当皇帝当久了总会有一些帝王的心思以及猜忌。
自从心里有了想法以后对于江家,对于江行远,自然不可能放任他回边疆。
庆丰帝对这些人的猜忌很隐晦,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看出来。
包括这些当事人们。
“在长安也住了这么多年,早就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反而是京城那边却觉得有些陌生。等到我们从外面回来就住在你们家后面的那套宅子里。”
现在江家住的地方毕竟是官邸,哪一日江行远不做这个官的时候这套宅子他就得让出来。所以前两年赵秀宁看到探春家后院的宅子出售的时候就顺手买了下来。
稍做修整就已经可以住人了,因为不急着住要是准备将来养老的宅子,所以越秀宁狠是花了一番功夫去收拾它。这会儿功夫赵秀宁想着若真的不能留在长安,这几年家里置办的东西都可以先暂时放在那里。
再好的东西来回搬运也得搬坏了。
而且东西放在女儿身边也能就近照应一些。
探春闻言就是一笑,“那感情好,我们依然前后院地住着。”现在是他们家在后面,以后就是他们家在前面。
在古代生活了这么多年,探春嫁就不是吴下阿蒙了。对古代官员的升迁任职他也有着一定的了解。虽然有些事情他更希望会顺着心意的发生……
有个成语叫殊途同归,探春的心愿庆丰帝倒是阴差阳错地为她达成了。
尚不知道这些的赵秀宁心中还有一件事儿,可是看着面前的闺女她觉得这事儿不太好办。
她的那几个孙子呀。
她不准备让他孙子的父母带着他们去偏远小地方生活,毕竟儿子儿媳妇儿刚去总是会有些照顾不到他们的时候。
可是若是将孩子们留在长安,他们家也不一定能留在长安这,但是要是交给闺女,她又不放心。
她闺女的性格和她唱的歌一样从来找不着调。
所以赵秀宁现在最郁闷的便是朝廷的任命为什么儿子的先下来了呢。
此时并不知道其中细节的赵秀宁带着探春和几个儿媳妇商量着出行要带的人和物,而江行远则带着儿子女婿说着离别前的叮嘱。
世人常说,千里做官只为财。但在江行远看来即便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刚刚开始做官,也不能让自己的前途毁在细枝末节上。
他们家现在也不差钱儿了,何苦让儿子为了些许两银子而折腰呢。不过,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清高讨狗嫌。做官这门学问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才能走的更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之玫瑰花刺请大家收藏:(www.leyuanzw.com)红楼之玫瑰花刺乐园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